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芒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尿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芒针在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6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患者,分为芒针组和毫针组,每组30例,治疗穴位选取秩边和水道。芒针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2±9)岁,治疗予以芒针偶刺双侧穴位,并接电针仪30 min,频率3 Hz,治疗30 min;毫针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6±10)岁,治疗予毫针针刺双侧穴位后,留针30 min;两组的治疗频率都是隔日1次,在治疗2个月后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和尿路感染情况等指标,发掘芒针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意义。结果:(1)平衡膀胱达到的时间:芒针组(39.5±1.2) d,毫针组(46.5±2.1) d;两组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排尿日记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3)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路感染情况均改善,芒针组的尿路感染改善率优于毫针组(P0.05)。(4)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容量(VH2O),膀胱压力(pressure vesical,Pves),逼尿肌压力(pressure detrusor,Pdet),平均尿流速(Qave),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等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VH_2O、Pves、Pdet、Qave、Qmax、BC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芒针在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状况、尿路感染和尿动力学方面要优于毫针针刺,对提高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58岁,主因左膝部肿痛伴活动不利2 d于2016年7月10日入院。患者2 d前不慎摔倒致左膝部内翻及内旋,出现左膝部肿痛伴活动不利,当时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随即由家人送至当地医院诊治,拍摄X线片示左胫骨平台外侧撕脱性骨折,予以患肢过膝长腿石膏固定。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胫骨平台外侧撕脱性骨折"收住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VSD技术、皮耐克覆盖、自体皮移植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18例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3~72岁,平均3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5.0 h,平均2.5 h。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2 cm×3.1 cm~7.4 cm×5.2 cm。评估创面恢复情况及取皮创口恢复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6个月。所有创面深部骨肌腱组织被有效覆盖,人工真皮成活,愈合创面质地韧、外形可;创面移植皮片成活,未见明显瘢痕组织生成,外观平整,皮肤颜色略深于正常皮肤,整体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治疗的2 591例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 265例,女1 326例;年龄25~82(51.5±15.6)岁。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未感染组(n=2 573),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术前1个月内是否进行局部封闭、手术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内固定置入等,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 59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8例,感染率为0.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内固定置入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OR=14.227)、年龄≥65岁(OR=34.313)、手术时间≥2h(OR=15.616)、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4...  相似文献   
6.
在骨缺损修复治疗中,需要植入骨支架材料以恢复损伤处相应的组织结构。目前,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金属材料、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及各种复合材料。不同材料在骨修复中均展示出强大的重建能力,然而临床中理想的骨植入物依然较少,水平参差不齐,除自体骨外,其他材料用于骨缺损修复中尚无法同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形成、骨传导和骨诱导等性能。结合材料学最新进展技术和临床应用效果,笔者认为添加中药、组织细胞、细胞因子、微量元素等物质的复合材料及用增材制造技术等制备的复合材料具备理想的骨修复性能,对于临床特殊类型的骨缺损修复意义深远。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的优势、临床选择、缺点及如何改进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现阶段骨缺损修复材料在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中的现状及前景,以期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8周龄,分为4组(n=8)。A组和B组大鼠采用去卵巢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干预;C组为假手术对照组,D组为正常组,C组及D组均给予MG132干预。分别于给药后6、12周分批处死动物,于股骨颈组织取材,行病理形态学观察,Micro-CT分析,检测组织中20S蛋白酶体活性,Wnt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A组,骨小梁轻度变细,呈网状,偶有中断;B组,骨小梁明显变细、变薄,不连续;C组与D组相似,骨小梁形态结构完整,排列呈网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表面积(bone surface,BS),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及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B组的参数比较均差于其他各组(P<0.05),A组的BS差于C组和D组(P<0.05),C组和D组所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S蛋白酶体的RFU值检测结果显示: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组Wnt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灰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抑制β-catenin蛋白的降解,从而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伴外侧壁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9~83岁,平均75.5岁;车祸伤8例,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4 d,平均4.5 d;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68个月,平均(44.8±8.8)个月。手术时间(61.02±38.28)min,术中出血量(226.00±162.52)ml,住院时间(10.8±9.2)d。所有患者未出现局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时,PPMS评分为(7.22±2.36)分;Harris评分为(79.46±11.02)分,其中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显著,术中可避免外侧壁二次损伤,尤其对外侧壁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以及高龄骨质疏松者,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肩置换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翻修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3月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65~75岁。8例均行反式肩关节置换术,病程8~16个月。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28个月。患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旋、外展、内旋)术后明显改善,术后VAS、SAS和UCLA评分也得到改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中末次随访疼痛、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力量测试评分比术前均有明显提升,且总分比术前提高。1例发生肩胛盂切迹,影像学显示分级为1级,其余患者未发生相关特异性和非特...  相似文献   
10.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骨病,且患病率逐年升高,对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的研究已倍受临床关注。目前研究已证实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衡导致骨量减少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机制,其中骨形成过程中又与成骨细胞增殖、外基质成熟、骨基质矿化障碍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涉及成骨细胞与不同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关联。本文就成骨细胞及其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